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,汉族是人数最多的民族,也是主体民族,姓氏多达数千个。那么,其他少数民族的姓氏情况又是如何呢?其实,每个民族都有很多姓氏,其中还有各自的代表性姓氏。
除了回、满、朝鲜、蒙古等北方民族外,南方民族的姓氏也很有特点。比如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,有个著名姓氏刀,是族中的第一大姓。据说,刀姓是明代皇帝赏赐给傣族首领“召片领”五世的姓,到解放前一直是贵族对外交往时使用的,而一般老百姓都没有姓。直到解放以后,西双版纳地区实行民主改革,废除了封建领主制,他们的姓氏使用特权才被废止,普通老百姓才能够使用刀姓,姓刀的人从此才多起来.如今,当地干部、学生甚至农民都喜欢姓刀,再加个汉人名字,对外交往更为方便。此外,随着汉、傣两族交往的增多,有些汉族男子到西双版纳工作,娶傣族女子为妻,生下的子女有些随父姓,于是,傣族中出现了王、李、张、周等姓。傣族学生跟随汉族老师读书,有时也姓老师的姓。老师姓王,学生就跟着姓王;老师姓张,学生就跟着姓张。这种现象比较普遍。因此,傣族的姓氏便逐渐多了起来。
在南方少数民族中,有一个畲族,人口六十多万,分布在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安徽等省山区。畲字本有开辟荒地、刀耕火种的含义,这也是汉人称他们为畲的原因,反映了他们在山区辛勤耕种的本色。至于畲族的姓氏,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很多,大多数人只姓盘、蓝、雷三个姓氏,或者再加上一个钟姓,组成畲族四大姓。关于这四个大姓,也有一个很著名的传说。有一首叫作《高皇歌》的歌词说:“盘瓠生了三个儿子,一个女儿,带上王朝去求姓。大儿子盘装便姓盘,二子清秀就姓蓝,第三细子整一岁,王朝殿里讨姓来。凑看雷公响得好,朱纸落笔便姓雷。”又说:“细女招亲钟姓子,女婿养子是钟姓。”也就是说,畲族最早只有盘、蓝、雷三个姓氏,后来加入了钟姓,就形成了四姓。
关于畲族的四大姓氏,还有其他的传说。比如,蓝姓的族谱上就说,唐朝光启二年(886),盘、蓝、雷、钟四姓360余口跟着闽王王审知作向导,由广东潮州凤凰山经内海到福建,相约在连江马鼻道登岸。但届时只有蓝、雷、钟三姓的人乘船到达,盘姓人被风吹得不知去向,因此盘姓至今无传。还有的传说,这四姓人从广东潮州凤凰山出发迁往各地,其中盘姓在途中转往别处,成为瑶族的一部分。因此,畲族中如今只保留了蓝、雷、钟三姓。从今天看来,这些记载未必准确,但畲族中少了盘姓倒是事实,现在浙江、福建的畲族已没有或很少盘姓了。畲族中除了这四大姓外,还有黎、吴、李、古等姓,但人数很少,大都是汉人入赘畲族的结果。除了畲族外,南方民族中还有毛南族,只有七万多人,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姓氏也不多,主要有谭、覃、卢、蒙、韦、颜等姓,其中谭姓占80%以上。据有关家谱说,他们的始祖姓王名龙,字化云,本来住在京城,是朝廷的国舅,后来被贬,改姓覃或谭,从而成为毛南族人。这种说法未必可信,但反映出他们的姓氏受汉族影响很大。另外,还有一个说法,说族中的男子上门后要改姓母姓,所生子女中一个姓父姓,其余的姓母姓,也是很有趣的。
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岛上,那里的少数民族及其姓名也颇有意思。据有关专家研究,台湾原住民分为九族,即泰雅族、阿美族、赛夏族、布农族、邹族、鲁凯族、排湾族、卑南族与雅美族。泰雅族为父系社会,没有姓氏,只有名字,实行父子连名制,但一般情况下不连母名。如一个叫林文明的人,传统族名叫瓦旦·比林,父亲叫比林·比代,祖父叫比代·比赖。母亲家无兄弟时,可连外祖父名字;若母亲改嫁,则名字须连继父名字。阿美族是母系社会,无姓氏,也采用连名制,是母子连名制。另如台东县一个叫陈月琦的女子,族名叫加拉斯·拉蒙,母亲叫拉蒙·拉奥辛,祖母则叫拉奥辛·宇迈。赛夏族没姓,只有名字,为父系社会,采用子女连名制。如苗栗县庄乡蓬莱村一个叫日繁雄的小学教师,传统族名叫阿味·阿巴泄,父亲叫巴泄·阿代毛,祖父叫代毛·阿拐,父亲名字前边的“阿”字是为了表示敬意而加上去的。布农族是父系社会,有氏族名字,类似汉人的姓,他们的名字都连上氏族名。如有个叫田哲益的教师,传统族名叫毕马·拉西乌拉湾,拉西乌拉湾就是氏族名字。其他几个少数民族取名方法与以上几种很相似。
1895年甲午战争后,根据《马关条约》,台湾割给日本,这些少数民族也有使用安川、山田、武田等日本姓氏的,于是便出现汉姓、日本姓与原住民传统姓名三种现象并存。台湾光复后,国民党政府推行原住民姓名改革制度,要求他们另取汉姓汉名。从此,他们都有两个姓名:一是报户籍用的汉姓汉名,二是本民族的传统名字。当时,还规定了他们姓氏的五个来源:第一种是政府管理户籍的官员随意指派,当事人不得拒绝。第二种是主办人随意写一些汉姓,让原住民抽签,抽到什么姓就姓什么。第三种是主办人任意取出一本书,让少数民族的人指点,点到什么字就姓什么姓。如果主办人拿的是《百家姓》,这些少数民族就姓汉姓了。第四种是使用氏族名称的谐音。如屏东县雾台乡乡长柯启川,属于鲁凯族,传统家庭名叫柯查吉兰,就以他的第一个音节“柯”字为姓。同族有个家族的名叫葛鲁斯卡奴,就让他姓葛。第五种是使用日本姓者,减一字成为汉姓。如姓高田改姓高,姓安川改姓安,姓藤泽改姓藤等等。由于在上述情况下所产生的姓氏随意性很大,因此带来了不少弊端,比如同胞兄弟姐妹就姓了不同的姓。当在最初的情况下聚族而居时,虽姓氏不同,还能辨别血统,但繁衍几代后,年轻人或求学,或就业,要到外地谋生,互相便不认识了。有些情侣到谈婚论嫁时,才忽然发现虽然汉姓不同,但却是近亲,不能结婚,便发生了双双殉情自杀的现象,这都是随意造姓造成的恶果。
(文章来源:摘编自《中华姓氏》,郑宏峰、张红编著,线装书局,2008.1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