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庆节的来源
1949年10月1日,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璀璨的色彩,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。代表中国人民大团结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,一个伟大的国度开始屹立于东方,如一轮红日升起,喷薄出雄壮的雍容大气。
开国大典
69年前的首都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盛况空前。随着毛主席庄严宣告,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雄壮旋律中,五星红旗冉冉升起。毛泽东主席宣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》,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。
开国大阅兵最早提出国庆日是时任政协委员、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。1949年10月9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。许广平委员发言:“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,他托我来说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应有国庆日,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。“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,当天会议通过《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》。
新中国阅兵仪式
与世界上各国的国庆日不同,我国是以建国的日子为国庆日。日本是以天皇诞辰为国庆日。有的国家以元首的生日作为国庆日的国家,亚洲有尼泊尔、泰国;欧洲有荷兰、丹麦、比利时、瑞典等。有的国家每年有两次国庆日,如突尼斯、比利时、丹麦等国。
天安门升旗仪式
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,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,前后共举行了11次。1960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、勤俭建国的方针,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,实行“五年一小庆、十年一大庆,逢大庆举行阅兵。”